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_99久久www免费_精品国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_日韩欧美不卡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五公開 結果公開 政府工作報告 正文
2013年澗西區政府工作報告
時間:2018年01月08日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 點擊:

澗西區十四屆人大

二次會議文件(一)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3年1月16日在澗西區第十四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區長? 董炳麓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2012年工作回顧

2012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發展面臨諸多困難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形勢,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區人民緊緊圍繞“福民強區”總體目標,按照構筑“三大格局”、打好“十大戰役”的總體部署,扎實開展項目引資落地年、社會管理創新年和干部作風轉變年活動,全區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較好完成了區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初步測算,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3.2億元,同比增長1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4億元,同比增長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5億元,同比增長1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04億元,同比增長15.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3236元和11526元,同比分別增長14%和13%。

——項目引資落地年成效明顯,老工業基地振興轉型扎實推進。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發展的總引擎,完善項目推進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推進項目的強大合力。重大項目持續推進。全年新開工千萬元以上項目237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1個。57個區領導分包億元以上項目,22個按時開工;13個續建項目進展順利,其中3個建成;11個前期項目取得了明顯進展。總投資22億元的世紀華陽城市綜合體項目即將建成;總投資110億元的洛陽龍塔·興隆寨城中村改造、投資25億元的洛陽大學科技園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投資75億元的西部生態城項目基礎工作扎實推進;投資55億元的工業歷史文化遺產街區保護開發項目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完成,建設路沿線安置區開工建設。投資結構更趨優化。轄區工業企業升級改造步伐加快,一拖輪式拖拉機、河柴高速船用柴油機、中信褐煤提質成套設備產業化、中實礦山設備、中冶高端墻體材料設備、國艦高精度齒輪等項目積極推進。新興現代服務業不斷壯大,大張物流園、容威物聯中心等項目正在實施,君蘭動漫、先控技術、牡丹科技等企業發展態勢良好。南昌路沿線壹號城邦、名門盛世以及世紀華陽商務樓等商業項目招商良好,產業集聚效應更加明顯。18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2.39億元。招商引資成效顯著。香港金運佳集團改造尤東、尤西、王灣三村,正商集團投資改造小所、遇駕溝村,升龍集團投資改造符家屯村簽訂協議并積極開展前期工作。新加坡達碼格利、上海升龍集團在轄區投資合作不斷深化。725所卓陽科技孵化基地入駐企業22家,六冶鉚焊廠創意產業園正在積極洽談。香港五洲、臺灣漢神、南京順天、青島創意100等一大批有實力、品牌響的大企業到澗西考察,達成合作意向16個。全年引進省外境內資金2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4億美元,外貿出口8948萬美元。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全年民營企業完成營業收入252億元,實現增加值62億元,上繳稅金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52%和11.6%。

——強化科技創新支撐,產學研軍融合發展不斷深化。堅持創新發展不放松,最大限度激發創新活力,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升。強化創新載體建設大學科技城基礎設施積極推進,秦嶺東路、秦嶺南路正在實施,南華路改造接近尾聲,蓬萊路正在征遷。占地525畝的洛陽大學科技園項目(一期)開工。大學科技園孵化基地入駐企業18家,引進重點實驗室、企業研發中心29個。澗西區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軍民結合)通過國家工信部評審。投入支持更加有力。完善了支持優惠政策,區級財政用于鼓勵企業科技創新的投入達到2500萬元。深入開展“千百工程”,組織企業創新聯盟開展產學研軍對接活動7次,舉辦科技型企業銀企洽談會5場。企業創新意識不斷增強。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被認定為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全區新增7家市級工程技術中心、3家市級重點實驗室、17家市級企業研發中心。全區申報專利1510件,其中發明專利709件。信息產業加快發展。全年新引進信息產業企業75家,總數達到249家。完成營業收入5.3億元,稅收320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7%和46%。

——城鄉建設管理持續加強,城市品位進一步提升。堅持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著力打好城建提升攻堅戰,城區環境更加宜居宜業。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完成了唐宮西路、青島南路等5條市政道路征遷任務,鄭州南路、華夏路、麗春東路建成通車。投資2700余萬元對17條區屬道路進行改造提升,對牡丹廣場、南昌路、七里河等重點區域進行亮化提升。全區新增供熱面積42萬平方米。20個老舊居民小區環境得到綜合整治。小區雨污分流改造試點工程啟動。城鄉征遷改造步伐加快。探索破解征遷難題,開展綜合施治,全年完成征遷269萬平方米。洛軸、洛銅、中信、六冶等棚戶區改造項目進展較快,城中村、城郊村改造穩步推進,南村、興隆寨、淺井頭、遇駕溝等村安置區開工建設,小所、西馬溝安置地塊開始基礎施工。舊城棚戶區及城中村改造開工288萬平方米,竣工83.8萬平方米,完成投資67.7億元。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加強。西南環城高速生態廊道種植核桃、苗木268畝,轄區增植牡丹12000株。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凈化城鄉居住環境,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50%。強化農村公路養護,建成村組通戶道路10公里。扎實開展夏秋兩季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深入實施碧水藍天工程,拆除一拖鑄造沖天爐,中信重工和河柴重工中水回用工程完工,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大氣環境自動監測站建成投用,拆除加工塑料顆粒等污染小作坊9家,改造餐飲企業油煙凈化設施137家,澗河沿岸24個排污口實施截污。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拆除違章建筑7.4萬平方米,拆除違規設置的各類廣告牌、的士亭456處。加強機動車停放管理,規劃停車位2374個。積極推行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加大環衛基礎設施投入,投資549萬元新購多功能洗掃車4臺,更換各類果皮箱500個。新建社會公廁2座、改造維修公廁7座,新建垃圾中轉站1個,建成環衛家園1處。開展工地源頭管理和施工車輛沿途拋灑的整治,城市環境得到較大程度改善。

——社會管理創新深入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按照“提升服務、方便群眾”的原則,不斷創新社會管理。事業單位改革改制成效顯著。124家公益類事業單位創新選人用人機制,369家事業單位完成人員競聘上崗,30家行政類事業單位健全內部運行機制。澗西企事業單位改革改制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社區管理創新不斷深化。新增世紀華陽社區,54個社區全部實行“四位一體、兩級網格”管理體制,21個社區被認定為市級示范社區。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全年新增個體工商戶2842戶。新增就業26250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9860人,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5350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時足額發放。8345名城鄉困難居民領取低保金2223.8萬元。積極推進社會養老體系建設,頤康苑養老院建成投用,健康一生養老院主體建成,新增養老床位460張。建成區級養老服務中心和9個社區養老日間照料室。全年新增廉租房保障336戶,房租補貼403.8萬元。1000套公租房開工建設。發放各項涉農補貼382萬元。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天津路小學東院教學樓建成投用,英語學校教學樓主體完工,珠江路小學體育綜合樓、芳華路小學教學樓新建工程啟動。投資3400萬元,實施區屬小學班班通和取暖降溫工程。澗西區榮獲“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區”。文化體育活動扎實開展。成功舉辦澗西區第四屆運動會。積極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提升圖書館、文化館服務水平,延長開放時間。王耐萱堆錦(布帖)等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人口計生和醫療衛生工作持續推進。全面落實利益導向政策,人口計生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人口出生性別比得到合理控制,出生人口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澗西區被授予“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強化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站的監督。全年投入公共衛生服務資金1512萬元。積極推進居民家庭健康服務,為全區39.4萬人建立健康檔案。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大力開展安全生產違法整治和“安全洛陽”創建活動,不斷推進隱患排查整治,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平穩。110應急聯動受理群眾訴求10215件,辦理滿意率95%。積極開展領導接訪和干部下訪,落實信訪評估、一崗雙責、矛盾排查、信訪研判等制度,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工農鄉10個村完成村改居,村級集體資產改制全面啟動。進一步加強軍政軍民團結,雙擁共建成效明顯。加強價格監督管理,查處各類價格違法違規案件221起。積極推進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完成館藏重點檔案數字化掃描40余萬頁。史志編纂順利進行,《澗西年鑒·2011》獲省史志優秀成果一等獎。聯系廠院、機關事務、民族宗教、統計、人防、殘疾人、婦女兒童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績。

——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服務效能不斷提升。自覺接受區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全年辦理人大建議意見和政協提案227件,辦結率和滿意率均為100%。積極開展普法教育宣傳。認真落實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咨詢等制度。開展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不斷創新公開形式、拓寬公開領域,政務公開深入推進。扎實開展干部作風轉變年活動,推行效能評議、執法監督,再造優化行政審批程序,落實了領導去向、工作安排、工作落實公示等制度。完善了招投標、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監督等制度,政府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之所以在復雜環境中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持續提升,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有效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更是全區人民團結奮斗、務實大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政府,向全區各條戰線的工人、農民、干部、知識分子和廣大建設者,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離退休老領導、老同志,向駐區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關心支持澗西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經濟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優化。現代服務業發展較慢,特別是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新興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慢,打造現代產業體系、推進老工業基地振興轉型任重道遠。二是科教資源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產學研軍融合發展需進一步拓展和深化。三是民生改善和社會管理的任務依然較重。教育、衛生、醫療、住房等關系民生的工作還有不足,食品安全、安全監管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由于物業管理引發的群眾訴求依然較多,城市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四是機關作風建設需進一步加強。一些部門工作效率較低,服務意識和大局意識不強,工作落實不力;一些機關干部作風浮飄,創新意識和攻堅意識不強,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推諉退縮,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不足。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13年總體要求及重點工作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外部需求縮減,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的壓力很大。但同時也要看到,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省委、省政府全力實施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戰略,市委、市政府持續、提升“六加一”攻堅戰,都為我區的發展帶來了難得機遇,提供了持續發展的動力。我們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上級黨委、政府對當前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統一到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堅持構筑“三大格局”,打好“十大戰役”,打造現代產業體系,推進老工業基地振興轉型,加快建設實力澗西、品質澗西、智慧澗西!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和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以及省委、市委、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福民強區”總體目標,始終不渝地堅持項目帶動戰略,按照構筑“三大格局”,打好“十大戰役”的總體部署,扎實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打造現代產業體系,進一步深化改革,強化創新驅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加快推進老工業基地振興轉型。

今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左右;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0%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新增城鎮就業25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之內。

??? 為完成上述目標,要努力做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打造現代產業體系,持續推進轉型創新發展。

加快重大項目,特別是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的81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建設,以重大項目的實施優化產業結構,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破解澗西經濟發展結構性矛盾,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力提升先進制造業發展水平。服務好一拖、河柴、中信、洛銅、洛軸等大企業結構調整項目,支持永成農機、國艦齒輪、中冶墻體材料設備制造、中實礦山設備自動化研發中心等項目實施,鼓勵凱邁機電、龍羽電氣設備等企業擴能壯大,引導各類制造業企業加強科技創新,支持其與科研單位合作,研發新產品,提高競爭力。全力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層次。加快世紀華陽城市綜合體招商,集聚高端商業企業,引進一線品牌入駐,擴大萬達廣場區域商業輻射力。強化南昌路沿線壹號城邦、名門盛世、達碼格利購物廣場等項目招商,提升南昌路沿線商業層次和水平。加快推進工業歷史文化遺產街區保護開發,重點抓好10號街坊蘇援式文化體驗中心、“澗西水街”示范段等項目實施,實現歷史文化與現代街景的有機融合,打造融工業旅游、創意設計、文物保護、文化展示、商業發展于一體的高品位特色商業街區,助力全市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利用舊廠房、舊生活區改造發展文化創意、餐飲娛樂等產業,推進六冶鉚焊廠創意產業園建設。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洛陽工業信息服務中心、容威物聯中心、大一物流信息化建設等項目,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繼續推動工業設計、智能制造、軟件開發、服務外包、影視動漫等新興產業發展,支持君蘭動漫、先控控制、科融科技等企業發展壯大。不斷擴大招商引資成果。樹立“招大商、引產業”的理念,圍繞澗西現代產業體系謀劃一批大項目,借助牡丹文化節等重大招商平臺,引進一批知名品牌和關聯產業,特別是做好重大舊城改造、城中村、城市綜合體項目、新興產業的招商工作。創新招商方式,堅持政府主導、企業為主,不斷推動政企互動,融合發展。加強與企業商會、協會的溝通對接,盯緊重點項目,積極宣傳推介,擴大以商招商成果。健全完善專人跟蹤、項目代辦等工作機制,不斷強化招商后續服務,促使簽約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見效。切實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堅持和完善首席服務官、企業事項代理服務、項目領辦服務等制度,最大限度地服務好企業發展。優化項目和企業周邊環境,嚴厲打擊危害企業生產和項目建設的各類違法行為。分類指導、培育行業領軍企業,幫助民營企業引進人才,培育企業文化,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行業競爭力。加大扶持力度,引導金鑫、大張等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強化政策支持,重點支持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結構調整,搶占市場,培育品牌。

(二)突出城鄉征遷改造,持續改善群眾居住環境。

按照“更新改造、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目標,持續加強城鄉建設管理。全面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堅持規劃引領,突出土地資源科學合理利用。加快南昌路、延安路、建設路、中州西路沿線舊城棚戶區改造,重點推進洛銅34號、37號街坊、洛軸17號街坊、一拖4號、5號、北9號街坊、南昌路3號、8號街坊改造。加快天津路29號街坊、唐村—上海市場地塊、第四設計院地塊、軸研匯金廣場等項目實施,以重大城建項目帶動區域開發建設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品質的提升。加快興隆寨、淺井頭、南村、王府莊、小所、遇駕溝等城中村、城郊村改造進度,實施唐村、符家屯、七里河、同樂寨等城中村改造,做好谷東、谷西城中村改造基礎工作。按照“產城融合”發展的理念,加快先進制造業集聚區撤村并城進度,盡快實施尤東、尤西、王灣、西馬溝、大所、三岔口等村改造,加快大學科技城建設。加強一線工作力量,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在做群眾工作、推進征遷改造中的作用。運用征遷綜合施治,突出抓好安置房建設,以安置促征遷。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全力配合唐宮西路打通、青島南路打通工程實施,做好蓬萊路、西環路、秦嶺路等重點市政工程的征遷建設。實施漢口路、長青路、新疆路等6條區屬道路改造提升,更新寨南路、江西路南段等道路照明設施。高標準實施濱河北路、南昌路沿線和牡丹廣場周邊亮化,讓城市夜晚更靚麗。加快青島路、遼寧路地下人防工程建設。推進13個老舊生活區環境整治和部分小區水電戶表改造,實施10個小區雨污分流和積水點治理。改造星級公廁11個,新建垃圾中轉站1座。持續提升城市管理。堅持建設和管理并重,全面推進數字化城市管理,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加強區屬道路養護,及時對雨污管網進行清淤整治,做好城市防汛工作,完善應急處置機制,避免強風、強降雨給群眾生活帶來不便。堅持“有違必拆”原則,嚴厲打擊違法占地、違法建設。持續開展門店招牌、戶外廣告專項整治,加大環境衛生、市容市貌日常巡查和治理,確保轄區大單位周邊、商業區、農貿市場、城鄉接合部等重點區域的環境衛生整潔。加強對物業公司的監督和動態管理,提升小區基本物業服務,解決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加大占道經營、店外經營治理力度,持續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

(三)強化科技創新驅動,不斷激發內生增長動力。

充分發揮區情優勢,加快科技創新,深化產學研軍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完善大學科技城建設發展規劃,重點發展工業設計和嵌入式軟件、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教育培訓和現代服務業。探索成立先進制造業集聚區融資平臺,為大學科技城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郊村改造提供融資支持。加快秦嶺南路、秦嶺東路、西環路、蓬萊路等道路建設,同步實施綠化、亮化、給排水等設施,啟動園區集中供熱、大所110KV輸變電工程。全面啟動大學科技園(一期)項目建設,加快招商進度。全力推進創新型城區建設。加強對信息產業、電子商務等新興經濟業態的引導和服務,組建IT專家顧問團、成立信息產業協會,定期舉辦信息產業培訓,科學引導信息產業發展。服務好科融科技外包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加快725所卓陽科技孵化器和專利孵化器建設,培育特色科技園區。吸引信息咨詢、科技中介、專利服務、技術貿易等企業入駐,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市場和政府共同給力,有效推動企業與科研單位對接,加速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的轉化。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足額安排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積極爭取上級各類扶持資金,引導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支持企業建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和企業研發中心,提升創新能力。鼓勵企業申報專利等知識產權,力爭全年申報專利1550件以上。積極引進高科技、高層次人才,以人才集聚推動企業創新發展。

(四)強化城鄉環境保護,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關注群眾的生活環境,使城鄉居民全方位享受改革發展成果。推進環保模范城暨碧水藍天工程建設。做好洛河、澗河、大明渠、秦嶺防洪渠綜合整治,完成大唐洛熱脫硝工程,全力開展好揚塵污染控制、重金屬綜合整治、燃煤鍋爐拆除、水源地保護等專項行動。強化部門聯合,有效整治油煙污染、工礦企業和商業區噪聲污染。切實做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強化建筑施工工地源頭管理和運輸車輛沿途拋灑的整治,避免環境污染。完善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強化資源節約利用。推進節約型城市建設,做好公共機構節能。加強節能宣傳,推廣應用節能產品,推進節能示范工程建設。加強對重點用能單位的監督檢查,支持企業節能技術改造。嚴禁新上高耗能、有污染的項目。加強城鄉環境整治。以解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為重點,完善基礎設施,整治農村環境,加強集聚區各村周邊工業企業排放監管,防治工業污染。做好小元頭、北陳溝畜禽屠宰環境污染整治,徹底搬遷消除污染源。強化宣傳教育,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使公眾成為環境保護的積極參與者,在全社會形成熱愛環境、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

(五)大力實施惠民工程,加快發展社會各項事業。

落實各項惠民利民政策,繼續加大民生工程的財政投入,全面發展社會事業,擴大和改善公共服務。全力抓好省市區實事工程的實施。提升社會保障水平。落實創業扶持政策,以創業帶動就業。新增城鎮就業25000人,困難人員再就業5000人。加強勞動保障監察,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重點做好進城務工人員工資清欠。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積極推進棚戶區改造,完成500套公租房開工建設任務。符合條件的城鄉居民最低保障全覆蓋,困難群體申請廉租房租金補貼實現應保盡保。全面落實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城鄉社會養老保險等惠民政策,加強殘疾人幫扶和服務工作,繼續做好大病救助和困難救助,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抓好芳華路小學教學樓、珠江路小學體育綜合樓工程,確保年內建成投用。完成區屬小學電網改造。推進區屬小學標準化建設。加強學前教育和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管理。統籌城鄉規劃,按規定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同步配套建設幼兒園和中小學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師德教育,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全力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完善區文化館、圖書館各項設施,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社區文化中心和農村文化廣場建設,支持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引導各類民間技藝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推進旅游標準化建設。扎實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群眾身體素質。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加快東方醫院、第二中醫院、河科大一附院、中信重機醫院病房樓建設。完善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居民健康信息系統,推廣家庭醫生診療。做好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改造,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強化免疫預防接種,深化公共衛生服務。切實做好人口計生工作。強化計生目標管理和人口基礎管理,扎實開展計生優質服務,提高流動人員服務管理水平,落實各項利益導向政策,努力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穩定低生育水平。完善農村公共設施。解決集聚區4800人飲水安全。實施櫻黨線、孫白線、三西路等農村道路改造工程。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深化志愿者服務,扎實開展文明單位、文明社區創建活動。做好農村“三改”工作,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強化基層統計基礎,完善產業集聚區統計體系,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繼續抓好武裝部規范化建設,做好兵役工作,全面提高民兵預備役建設質量。積極開展雙擁共建,加強軍政軍民團結。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實維護少數民族群眾、宗教團體和信教群眾合法權益。繼續做好人防、物價、老齡、地方志、婦女兒童、機關事務等方面工作。

(六)持續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把握社會轉型期矛盾糾紛的特點和規律,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應急處置和各項工作機制,提升社會管理服務水平,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強化安全生產監管。落實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責任、企業的主體責任。加大安全生產執法和“打非治違”工作力度,深化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特種設備、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專項整治和隱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聯合食安辦、工商、質監、衛生、商務、農辦等部門定期開展聯合執法,加強對農貿市場、超市等重點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管。做好農貿市場環境整治,推進農改超進度。加強社區建設。合理布局社區服務中心,厘清辦事處之間服務范圍,重點做好新建小區、無主管單位小區的社會化管理。完善“四位一體、兩級網格”社區管理體制,加強內部制度建設和服務質量提升,創新開展社區特色服務。規范小區業主委員會的成立,發揮好業主委員會在監督物業、服務居民、協調雙方中的積極作用。探索創新監管方式,強化房管部門、辦事處及社區居民對小區物業公司的監督管理,督促物業公司提升服務水平,切實做好小區衛生、安全管理、共用設施維護、物業收費等工作,化解由于物業管理引發的各類社會矛盾。加強信訪維穩工作。堅持和完善領導包案、領導接訪和干部下訪制度,拓寬訴求渠道,依法依規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強化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有效預防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規范整治投資擔保理財公司,嚴厲打擊各類變相非法集資行為。加強社區矯正和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推進法律服務。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堅持打防結合,構建“網格化”社會治安管理模式,健全社會治安動態防控體系,加強群防群治隊伍建設,提高社會面整體防控能力,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升政府公務人員綜合素質,著力建設“法治、服務、高效、廉潔”政府,營造加快發展的良好環境。

堅持依法行政。完善政府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咨詢等制度,推進議事決策科學民主。切實加強“六五”普法,強化機關公務人員學法,提高公民學法、守法意識。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及時報告工作,自覺接受監督。積極支持區政協履行職能,主動聽取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建議。高質量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積極推進政務公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自覺接受網絡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充分發揮監察、審計部門依法獨立監督作用。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開展工作。

切實轉變作風。弘揚求真務實之風,教育干部職工把精力和時間放在謀發展、干實事上,放在解決薄弱環節和關鍵問題上,放在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上。倡導開拓創新之風,善于學習研究,善于借鑒運用,不斷提高謀發展、破難題、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大興密切聯系群眾之風。堅持走群眾路線,激發群眾創造,凝聚群眾力量,形成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強大合力。樹立高效勤政之風。對于群眾反映的問題、企業遇到的困難,第一時間辦理、最短期限解決,堅決杜絕拖拉推諉,嚴厲查處失職瀆職。

強化工作落實。扎實開展“狠抓落實年”活動。嚴格按照“三具兩基一抓手”工作法,集中精力抓落實,突出重點抓落實,深入基層抓落實,確保各項工作抓出實效。完善工作問責機制,加強對重點工作、重大項目以及重要部署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和效能監察,加大獎優罰劣、治庸治懶力度,整治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政府班子領導帶頭落實各項規定制度,作狠抓落實的表率,在全區政府系統形成善抓落實、齊抓落實、高效落實的濃厚氛圍。

推進廉政建設。艱苦創業,勤儉節約,杜絕奢侈浪費,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的財力更多用在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上。遵守廉潔從政相關規定,時刻牢記為民、清廉的要求,克己奉公,無私奉獻。全面開展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強化政府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規范領導干部行為,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的監督檢查,切實加大懲處力度,堅決查處違法違紀行為。

各位代表!新的目標已經明確,新的征程已經開啟。完成大會確定的工作任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推進老工業基地振興轉型,是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讓我們在區委的堅強領導和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堅定信心,團結拼搏,為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建設美好和諧的新澗西而努力奮斗!

<!--- -->

------分隔線----------------------------

Copyright ? 2015-2025 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

網站標識碼:4103050003

網站聯系電話:0379-64823389 地址:洛陽市澗西區西苑路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