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會把家門鑰匙交給他人保管嗎?澗西區長安路辦事處青島路二社區10號南院居民們的答案很一致:會。
近日,幾位居民圍坐在社區10號南院休閑廣場的圓桌旁,曬著暖洋洋的太陽,笑著講述起“家門鑰匙和它的主人們”的故事。“簡單地說,就是我家鑰匙放你家,你家鑰匙放他家,他家鑰匙放我家。”57歲的職明偉率先總結道。
職明偉和94歲的老母親趙美蓮同住,他家鑰匙常年放在一位72歲的鄰居家里。這位鄰居是一個熱心人,職明偉外出工作時,對方總會主動上門陪著趙美蓮,幫忙做飯、打掃衛生、聊天。“我家換了兩次防盜門,每次換門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這位鄰居一把鑰匙。”職明偉說。
自從年過八旬的鄰居常師傅搬走后,76歲的陳俊山就一直保管著他家的鑰匙。前一陣子,10號南院進行燃氣管道施工改造,還要入戶更換燃氣表,其中就包括常師傅家。“一接到常師傅的電話,我拿著鑰匙就去他家開門了。”陳俊山說,從入戶到施工結束,自己一直在現場,“常師傅說過,我辦事他放心,咱不能辜負了人家這份信任”。
72歲的曹惠潔是個“馬大哈”,有時候外出扔垃圾,門關上后才想起來忘記帶家門鑰匙了。“沒關系,咱有備用鑰匙”,曹惠潔心里想著,扭臉就去了隔壁樓棟的鄰居家。“曹姐,又忘帶鑰匙了吧?”每到這個時候,對方總會笑呵呵地陪她回家開門,再順手幫她把垃圾掂下樓。“她有一個特點,別看總忘記帶自家鑰匙,可是保管別人家的鑰匙,可是盡心得很呢!”曹惠潔的故事剛講完,陳俊山笑著說。
自家的鑰匙愿意主動交到他人手里,這樣的信任從何而來?“大家都是住了幾十年的老街坊,知根知底,這是互相信任的基礎。”青島路二社區相關負責人說。
除了信任,更多的是互幫互助的氛圍。曹惠潔說,10號南院有一個傳統,只要看到救護車開進小區,手腳利索的人都要下樓搭把手。“院里老年人太多了,不少還是獨居,摔倒了、生病了,沒人抬擔架不是耽誤事兒嘛!”她說,這幾年,幫忙抬擔架的事情發生了幾十起,大家幫忙抬擔架、收拾東西、通知家屬,住院后輪流陪護,個個都是患者的“親人”。
70歲的呂洪建坐在旁邊,一直沒有多說話,可是大家紛紛表示“必須好好夸夸他”。呂洪建擅長維修,居民們家里燈壞了、馬桶壞了,給他打個電話隨叫隨到;不僅如此,個子高、身體好的呂洪建,幫忙抬擔架的任務也參加過好多次。“誰家啥情況,我們都清清楚楚,人家遇到事情不幫忙,那咋能叫好鄰居呢!”呂洪建說。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10號南院發生的故事就是一個個鮮活的例子。”青島路二社區相關負責人說,“家門鑰匙互管”背后折射出的濃濃鄰里情,也是社區打造“微網格”治理的方向。通過發動幾位熱心居民參與志愿服務,進而帶動全體居民積極參與小區管理,讓大伙兒的生活更加和諧、融洽和美好。
Copyright ? 2015-2025 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
網站標識碼:4103050003
網站聯系電話:0379-64823389 地址:洛陽市澗西區西苑路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