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晨,澗西區重慶路街道二社區,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鄰里中心時,這里早已熱鬧起來。
“朱師傅,又罷工了,您給看看?”居民李阿姨拿著一個老式電飯煲,走向“鄰里維修鋪”。“小問題,接觸不良,馬上就好。”朱師傅接過電飯煲,檢查一番后“打了包票”。
朱師傅名叫朱毅彬,年輕時在部隊學會了維修手藝,30多年來義務為居民修理家電,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萬能修”。兩年前,社區在鄰里中心設立了“鄰里維修鋪”,他主動報名,每周定時“坐診”,平時還提供上門服務。
“小伙子,今天又要麻煩你了。”“別客氣,劉大爺,準備咋剪?”緊挨著朱毅彬的工位是“鄰里理發鋪”,落地理發鏡前,居民劉大爺在理發椅上一坐定,就和理發師薛欽元聊了起來。
薛欽元在社區附近一家理發店上班,這家理發店是社區的共建單位,每周都會派遣理發師來社區為居民義務理發。薛欽元去年入職這家理發店后也加入了志愿服務隊伍,和同事輪流每周一上午來社區駐點服務。
在重二社區,朱毅彬和薛欽元都是熱心公益的“鄰里能人”。近年來,重二社區以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聚焦群眾需求,通過挖掘“鄰里能人”、引進社會力量,打造“鄰里能人庫”,讓居民成為社區治理的主角。
“很多老黨員、老工人退休后依然想發揮余熱,而社區居民也需要各種便民服務,我們就為雙方搭建起平臺。”該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亞娟介紹,在打造“鄰里能人庫”過程中,社區工作人員通過走訪摸排挖掘出一批有特長的黨員、居民,引導他們成立志愿服務隊伍。
比如,熱愛手工的退休教師王阿姨帶領“團扇奶奶”團隊,教居民制作牡丹團扇;擅長樂器的老工人張師傅組建“星海民樂團”,定期為居民演出;還有“鄰里守望”志愿服務隊,專門幫助獨居老人和困難家庭。目前,社區已培育14支“三自”組織隊伍,開發了“剪裁時光”“義務維修”“窗簾的約定”“植物的新生”等20個特色服務項目。此外,社區還發動國企退休黨員、熱心居民成立“紅色管家”“鄰里智囊團”,參與小區治理、矛盾調解等工作。200余名志愿者活躍在社區各個角落,成為基層治理的生力軍。
除了發動居民參與,該社區還積極整合轄區資源,實施“共鄰伙伴”成長計劃,吸納黨政機關、醫療機構、餐飲企業、教育機構、電力公司等30余家共建單位加入,為居民提供政策解讀、法律咨詢、親子教育等更專業的服務,兩年來累計開展相關活動300余次。在這些“共鄰伙伴”的支持下,社區還推動解決了146件民生實事,比如安裝路燈、增設愛心座椅、配備便民小推車等。
“社區治理關鍵是要發動黨員,帶動群眾,讓每個人都成為參與者,為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注入動力。”李亞娟說,社區是城市的細胞,基層治理水平直接關系著群眾的幸福感,要發現人、凝聚人、服務人,讓社區更美、更溫暖。
Copyright ? 2015-2025 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
網站標識碼:4103050003
網站聯系電話:0379-64823389 地址:洛陽市澗西區西苑路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