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并當庭宣判了聶某某、杜某某盜掘古墓葬案。
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人聶某某、杜某某系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某土方清運項目現場負責人員。2022年4月18日4時許,該項目施工現場西南角西側挖出墓穴,聶某某接到挖掘機司機請示后來到墓穴旁邊,授意挖掘機司機繼續施工,并將杜某某叫至現場。聶某某、杜某某二人徒手從墓穴處刨出陶倉、陶樽蓋各一個后,放到工地面包車上。當日下班后,二人將陶倉、陶樽蓋帶回聶某某住所,并于次日晚上將兩件文物藏匿于馬路旁的綠化帶內。后公安機關將文物追回。
經陜西省文物鑒定研究中心鑒定評估:涉案漢代綠釉熊足陶倉及漢代綠釉陶樽蓋均為漢代一般文物。經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鑒定:該項目范圍內墓葬年代應集中于漢代,對研究漢長安城東郊墓葬分布及內涵具有重要意義。
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聶某某、杜某某未經文物主管部門批準,盜掘具有歷史價值的古墓葬,其行為均已構成盜掘古墓葬罪。綜合二被告人的犯罪情節及自首、自愿認罪認罰等量刑情節,對被告人聶某某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5000元;對被告人杜某某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3000元。
宣判后,二被告人均表示不上訴。
法官提醒
文物是國家發展、文化傳承的歷史印記,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燦爛文明,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且不可再生。文物犯罪行為嚴重影響文物安全,會對歷史文化遺跡造成不可逆的巨大損失。法官在此呼吁廣大人民群眾要增強文物保護意識,以本案為戒,如發現古墓葬及文物,應當立即保護現場并及時報警或上報文物行政部門,切勿私自挖掘、哄搶、私分、藏匿,切莫因一時貪念而讓自己身陷囹圄。(記者賀雪麗 通訊員許穎)
Copyright ? 2015-2025 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
網站標識碼:4103050003
網站聯系電話:0379-64823389 地址:洛陽市澗西區西苑路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