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生效,這也是國內首部專門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意味著我國對個人信息安全及隱私保護工作進入法治化新階段。
個人金融信息是金融機構在日常業務中積累的一項重要基礎數據,也是金融機構客戶個人隱私的重要內容,直接關系到用戶財產安全,更應受到嚴格保護。
央行行長易綱近日也公開表示,未來會進一步完善金融領域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制度,并加大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監管力度。
因業務特點,金融機構掌握著大量個人信息,為提升自身競爭力,金融機構也會持續對數據價值包括個人信息進行深度挖掘。
尤其是隨著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不斷推進。線上化服務進程加速,“非接觸式服務”在為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伴隨諸多信息安全問題。
縱觀以往發生的金融信息泄露事件可以看出,金融機構超范圍采集個人隱私信息及過度索取用戶信息,并在不同業務部門之間隨意轉移用戶個人信息,甚至隨意向第三方提供用戶個人信息等情況,是個人信息遭泄露的重要隱患。
在我們身邊,因信息泄露給社會公眾帶來嚴重后果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比如遭遇電信網絡詐騙、在不知情下“被貸款”等。此類事件的發生,不僅會對社會公眾產生不良后果,也會增加金融機構的訴訟風險,從而加大其運營成本,并影響社會聲譽。
鑒于此,我們呼吁,金融機構在運用數據為用戶提供服務的同時,更要強化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意識,尤其要嚴控和保護涉及個人隱私的信息。
首先,應在強化和提高社會公眾對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意識和金融機構法治意識基礎上,加強監管,督促金融機構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定,謹慎規范、合規合法收集、使用和對外提供用戶個人信息,對不當行為堅決說不,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其次,在具體工作過程中,相關金融機構應嚴格遵循行業規范標準要求,建立長效個人信息保護制度體系;明確工作職責,規范工作流程,設計并實施覆蓋個人信息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護策略;加強從業人員合規教育管理,嚴格查詢操作用戶準入管理;壓實信息安全管理主體責任,還要做好日常管理和風險排查。
特別要注意的是,金融機構在征信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影響個人征信信息是否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相關金融機構需要高度重視征信工作,將征信信息安全植根于發展理念中,落實好有關征信工作的各項要求,加強對征信信息的保護。
此外,為打造農村良好信用環境,越來越多的涉農金融機構主動探索普惠金融和鄉村振興工作新模式,大力開展整村授信。
在這一過程中,也要對保護好農戶個人相關信息給予高度重視,避免產生不良后果。
當然,我們也看到,個人信息安全防護工作是一項攻堅戰,久久為功方能善作善成。
在加強安全管理的基礎上,尚需相關各方攜手形成合力,合規合理使用相關信息數據,在為金融消費者提供優質金融服務的同時,也為他們的信息安全和合法權益筑起堅固的防護墻。
?
?
Copyright ? 2015-2025 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
網站標識碼:4103050003
網站聯系電話:0379-64823389 地址:洛陽市澗西區西苑路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