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過3個多月的精心籌備,由澗西區長安路一社區10余位“銀發工匠”精心鉤織的“銀鈴花”“金狐貍”“巧娃娃”等120件手工藝品,亮相社區公益售賣集市。
“這針線活兒能幫到孤寡老伙計們,可比打麻將有意義多嘍!”社區鄰長、“銀發工匠”汪蘭莉從攤位上拿起自己鉤織的“金狐貍”玩偶笑道。按照社區的計劃,此次公益售賣籌集的所有善款,將用于為轄區孤寡老人購買蔬菜、水果等生活品。
這場溫情活動,是社區黨委利用“微網格”推動基層治理創新的一次嘗試。
面對轄區老年人口占比高、助老資源有限的實際,去年,社區依托“鄰里微網格”機制,發動10名鄰長、6名單元長組建“銀發工匠”志愿服務隊,以澗西區第四屆公益微創投大賽為平臺,推出“巧手編織靚生活”項目。
社區黨委書記楊書玲算過一筆賬:社區老年居民占比較高,其中大多數人有一定的手工技能且有參與社區活動的熱情,若能激活這份“銀發生產力”,既能豐富老年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反哺社區助老服務。
說干就干。項目啟動后,社區特邀非遺鉤織傳承人開設“指尖課堂”。從鎖針起頭到立體造型,72歲的單元長王秀英戴著老花鏡做了厚厚一本筆記,她說:“年輕時給娃織毛衣的手藝,沒想到老了還能派上用場。”經過短短兩周培訓,每位“銀發工匠”均掌握5種針法,活動室逐漸變成創意工坊——憨態可掬的“巧娃娃”綴上鈴鐺成了鑰匙扣,彩線編織的“銀鈴花”組成居家裝飾畫。在社區公益售賣前,這支平均年齡68歲的團隊累計創作出120件手工藝品。
讓楊書玲沒有想到的是,這場“小而美”的公益活動,不僅為“銀發工匠”和轄區孤寡老人帶去了生活改變,更如春風般悄然煥新著社區治理生態。原本沉默的樓棟長們主動建起“編織交流群”,年輕媽媽帶著孩子加入第二期培訓,轄區商鋪主動提供義賣場地……
“最可貴的是形成了‘技能培訓、公益生產、反哺助老’的內生循環。”楊書玲指著墻上的“微網格服務地圖”說,下一步社區將孵化“編織工坊”可持續項目,并拓展“以工代捐”模式,讓更多居民用手藝兌換社區服務積分。
據了解,截至社區公益售賣集市結束,活動共計售出手工藝品45件,籌得社區助老公益資金495元。
Copyright ? 2015-2025 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
網站標識碼:4103050003
網站聯系電話:0379-64823389 地址:洛陽市澗西區西苑路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