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家住澗西區青島路一社區的97歲老人肖菊秋,在兒子莫湘民的攙扶下,走進了社區黨委書記王奕的辦公室。
“王書記,這是我的一片心意,這次請一定收下。”肖菊秋從懷里掏出了一沓鈔票,她的眼里淚光閃爍,動情地說,“這錢放社區,比留在我的賬戶里有意義”。
為感謝“救命之恩”,她萌生給社區捐款的想法
“我爸在我媽退休前就不在了,對于我媽的這個決定,我們兄弟幾個都很支持。”莫湘民說。
1956年,肖菊秋隨丈夫一起從湖南老家來洛支援工業建設,入住青島路一社區,后來從大唐洛陽熱電有限責任公司退休。莫湘民告訴記者,他們家中原有兄弟姊妹5人,他排行老四,后來,大哥和小妹因故去世,剩下了他和二哥、三哥。“我的兩個哥哥都定居外地,平日里主要由我來照顧母親。但在之前疫情期間,我被封控在外,母親被社區工作人員精心照料,她一直記得。”莫湘民說。
王奕回憶,肖菊秋是轄區內的獨居老人。疫情期間,肖菊秋和兒子分別被封控在不同小區。肖菊秋年事已高,無法自己做飯,在社區的協調下,鄰居們承擔起了每日輪流給她送飯的任務,社區還派出專人,定時上門為她做核酸檢測,查看身體狀況。在一次核酸檢測中,社區工作人員發現肖菊秋受到感染,為了最大限度緩解她的焦慮情緒,社區經多方協調,特事特辦為肖菊秋開辟了綠色就醫通道,并定時陪她聊天,幫助她渡過了難關。
后來,肖菊秋給社區寫了一封感謝信,表達了想給社區捐款的想法:“你們是我的救命恩人,大恩大德銘記終生,請允許我將存款交給你們。”
一直看淡錢財,滴水之恩愿涌泉相報
“母親一直看淡錢財,滴水之恩愿涌泉相報。”莫湘民說,當他得知母親的想法時一點也不意外,在他看來,這是母親的做事風格。
“肖菊秋老人找過我們很多次,想把她20多萬元的積蓄都捐給社區治理發展(慈善)基金,被我們拒絕了。”王奕說,身為社區工作人員,照料肖菊秋是他們的分內之事。同時,他們也能理解肖菊秋的心情,考慮到她年事已高及生活、身體等多重因素,并不贊成她的這一做法。
但肖菊秋一直都沒有放棄,在兒子的陪同下多次前往社區要求捐款。“我們都很感動,最終同意接受她捐1萬元錢。”王奕說。
肖菊秋為何如此執著?莫湘民說,母親曾多次對他說,自己的年紀大了,花不了多少錢,這錢放社區比留在她的賬戶里有意義,“我們兄弟幾個生活條件都還可以,母親捐款后若再有用錢的地方,我們也有能力出錢,所以我們支持她捐款的想法,她這個年紀了,開心是最重要的”。
對別人大方,對自己卻“啥都舍不得”
在肖菊秋的家中,記者看到,老人家中的陳設極其簡單,家具都是用了幾十年的老款式,客廳內擺放著一臺老舊的電視機。莫湘民扭過頭小聲地說:“我母親對自己可摳了,這臺電視機還是在二手市場花500元錢買的。”
除了二手電視機,肖菊秋家中還有不少東西她也是能買二手的就不買新的。莫湘民介紹,母親是一個物欲極低的人,對自己“啥都舍不得”。別人若是給了她能穿的舊衣服,她就不買新的,一件衣服穿二三十年是常事。在飲食上,肖菊秋也不挑食,一碗面條、一個饅頭就能吃得很高興。
在采訪中,記者得知,這并不是肖菊秋第一次捐款。2007年,莫湘民陪同母親回到湖南老家,聽聞一個遠房表親家中遇到困難,無力供孩子繼續讀書,肖菊秋當即承諾,每個月資助對方1000元錢,直到孩子大學畢業,此后,更是無償拿出20萬元為對方蓋新房。
此外,疫情期間,肖菊秋、莫湘民母子為社區捐贈米、面、油等愛心物資;肖菊秋在退休后學習書畫,進入我市畫家協會,成為小有名氣的書畫家,截至目前,為社會各界捐贈書畫作品數百件。
愛心款專款專用,社區擬推出“肖菊秋5元福利套餐”
肖菊秋老人向社區捐贈的這1萬元錢將如何使用?
按照社區的計劃,這筆錢將存入青島路一社區治理發展(慈善)基金,用于社區治理及公共服務。按照老人意愿,社區在征求轄區居民意見后,擬將這筆錢以立項、專款專用、公示的形式,用于社區鄰里食堂燃氣改造公益項目,降低鄰里食堂餐食成本,反哺社區高齡老人群體。
“這一項目實施后,我們打算在鄰里食堂推出以老人名字命名的‘肖菊秋5元福利套餐’,凡轄區內年滿65歲的人都可購買,讓老人的愛心傳播開來。”王奕說。
Copyright ? 2015-2025 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
網站標識碼:4103050003
網站聯系電話:0379-64823389 地址:洛陽市澗西區西苑路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