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做好2024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落實、資金兌付 工作,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目標,以綠色生態為導向,優化完善惠農補貼管理長效機制,提高惠農補貼管理規范化水平、提升惠農補貼政策效能,鼓勵農民綜合采取秸稈還田、深松整地、科學施肥用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措施,自覺保護耕地、穩步提升耕地質量。
二、方案內容
(一)補貼對象。補貼對象為擁有耕地承包經營權的種地農民(含農場職工)。
(二)補貼資金的分配。按照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及有關縣 (市、區)耕地確權匯總面積和上年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兌付情況,省農業農村廳提供分配資金意見,省財政廳將資金下達各地。
(三)補貼資金的管理。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納入直達資金管理,嚴格按照直達資金管理有關規定執行。縣級行政區域內實行統一的補貼標準。各地根據預算管理規定和用款需求,合理
安排財政支出進度,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兌付補貼資金。補貼資金在市縣糧食風險金專戶中分賬核算。省級將建立定期調度機制,跟蹤資金撥付進展情況,加強督促指導。對縣級本年度無法
支出的補貼資金,結合財政一體化業務數字平臺數據信息,由縣級財政部門會同農業農村部門提出申請,省級按規定在下年度測算分配時予以抵頂。
(四)補貼面積的界定。補貼面積以縣 (市、區)人民政府確認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面積為基礎,尚未完成確權登記工作的地方以二輪土地承包面積為基礎,據實核減改變耕地性質的面積。對已作為畜牧養殖場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成片糧田轉為設施農業用地的耕地、非農業征?(占)用耕地等已改變用途的耕地不得再給予補貼,對拋荒地、占補平衡中 “補”的面積和質量達不到耕種條件的耕地不予發放補貼。經確權的國有農場耕地,根據農場職工與國有農場簽訂的承包、租賃等合同(協議)參照上述排除法調整后的面積兌付補貼資金。
(五)補貼面積的核實。縣級農業農村部門會同財政部門明確《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清冊》(以下簡稱“《清冊》”)格式,內容應包含但不限于姓名、身份證號、補貼面積、補貼金額、社保卡號等。村委會填制 《清冊》,并對補貼對象、面積、金額等事項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5個工作日。鼓勵通過公示欄、喇叭廣播、網站、短信、微信等渠道公開公示的內容,接受群眾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村級組織應建立公示臺賬,便于日常管理及留檔備查。縣級農業農村部門應定期對公示臺賬進行抽查復核。
公示無異議后,村委會將 《清冊》報鄉鎮政府。鄉鎮政府負責對 《清冊》相關事項以及公示情況進行核實,核實無誤后,鄉鎮政府負責人對 《清冊》簽字,并加蓋公章,報送縣級農業農村部門。縣級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對各鄉鎮政府報送的《清冊》內容匯總確認,組織編印全縣 《清冊》,送同級財政部門作為發放補貼的依據。
國有農場負責對照《清冊》內容做好補貼對象、面積、金額等事項的核實、公示等工作。經公示無異議后,由國有農場負責人簽字加蓋公章后,報送農場總部所在地縣級農業農村部門。縣級農業農村部門對國有農場報送的 《清冊》內容匯總確認后,送同級財政部門作為發放補貼的依據。
(六)補貼資金的兌付。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行 “一卡通”發放,補貼資金通過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系統集中發放到補貼對象社保卡銀行賬戶。代發金融機構從 “一卡通”系統中獲取補貼對象姓名、金額、銀行賬號等發放基礎數據,進行打卡發放并及時反饋發放結果發放失敗的補貼資金,由縣級農業農村部門核實修正發放基礎數據,通知代發金融機構獲取數據后再次打卡發放;若遇特殊情況確實無法打卡發放的,由縣級農業農村部門會商財政部門后,通知代發金融機構將補貼資金原渠道退回。相關開戶銀行等金融機構要按規定加強用于領取補貼的賬戶實名制管理。在符合法律法規及監督規定的前提下,代發金融機構要向補貼對象提供便捷的查詢、取款途徑,鼓勵提供免費、及時、逐項的信息告知和跨行代發等優質服務。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原則上應于當年6月30日前發放完畢。
三、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發放耕地地力補貼是促進糧食生產的重要措施,是落實惠農政策的重要內容,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各負自責,形成合力,共同抓好落實。市、縣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統籌協調,建立健全財政、農業農村等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層層壓實責任,切實保障補貼發放工作有序進行。耕地地力補貼發放工作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補貼發放情況納入市縣黨委和政府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市縣黨委和政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 (含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考核評估)等,并建立完善激勵約束機制。
(二)壓實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密切部門合作,抓好工作落實。縣級農業農村部門負責編制實施方案,組織、指導和監督補貼面積核實、補貼信息公示等工作,匯總補貼 《清冊》,并做好補貼信息的歸集、整理、存檔。縣級財政部門負責撥付補貼資金,配合縣級農業農村部門制定實施方案等。承擔補貼資金兌付的金融機構要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方便農戶存取補貼資金。補貼發放完成后,市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按不低于資金規模10%的比例抽查核實補貼發放情況。
(三)建立預警機制。探索建立健全耕地地力補貼資金預警防控機制,科學設立預警規則,自動攔截違規申報信息。市縣應加強政務數據共享利用,積極推進 “一卡通”系統與公安常駐人口管理系統、社保相關系統、民政相關系統等相銜接,定期核查補貼對象身份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鼓勵代發金融機構在管理中設置預警規則庫,對存在套取補貼資金等疑點行為進行預警和干預。認真做好預警信息核查工作,在補貼發放前消除風險點。
(四)加強數據比對。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要探索建立惠農補貼數據庫,加強數據分析比對。要將耕地地力補貼面積與確權登記面積、二輪土地承包面積、實際耕地面積、流轉土地面積等進行橫向對比,相互驗證;將上下年度間的補貼面積、補貼資金、補貼對象等進行縱向比對,對存在差額較大的補貼對象進行重點分析,并核實處理。
(五)加強政策宣傳。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涉及千家萬戶,各級農業農村、財政部門要加強補貼政策解讀,引導基層干部特別是鄉村工作人員,準確把握政策目標和管理要求。可通過宣傳報道、公開公示、發放明白紙等渠道加強政策宣傳,讓農民群眾廣泛知曉,為補貼政策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六)加強監督檢查。市縣農業農村、財政部門,應與紀檢監察、審計、信訪等部門建立聯合監督機制,緊盯補貼資金發放關鍵環節,結合群眾反應的突出問題,以及巡視、審計、信訪等相關部門提供的問題線索,運用大數據技術拓展監督手段,開展常態化監督。對騙取、貪污、擠占、挪用或違規發放等行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Copyright ? 2015-2025 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
網站標識碼:4103050003
網站聯系電話:0379-64823389 地址:洛陽市澗西區西苑路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