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_99久久www免费_精品国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_日韩欧美不卡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實時動態 澗西政務 正文
把握機遇 求新求變 做洛陽雙創時代的“領跑者” ——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孵化服務的調研報告
時間:2018年01月08日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 點擊:

    去年5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在洛陽調研時指出,“通過打造大學科技園這樣的科技孵化基地,吸引國內外高端人才、高端研發機構進駐,把傳統產業與現代技術有機融合起來,爭做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領頭羊”。國家大學科技園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推動產學研結合、服務“雙創”的重要平臺。鼓勵校企共建大學科技園,也是省市黨委政府提升洛陽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建設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圍繞服務創新發展主題,依托洛陽產學研資源優勢,初步形成了新型研發機構支撐、龍頭企業引領帶動、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園區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經驗和做法為全市科技園區及孵化器建設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一、基本情況

    (一)創建背景

2010年1月,洛陽市被科技部確定為國家首批創新型試點城市,《洛陽市建設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工作方案》將創建大學科技園作為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撐,確定為試點建設的重點任務,加快組織實施。2011年2月,在整合政、學、研、金各方資源基礎上,正式啟動了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項目建設,提出“集全市之力,聚優質資源,把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建成科技創新的輻射基地、高新技術企業的孵化基地、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基地,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的工作目標。

    (二)發展定位

按照“政府引導、高校支撐、市場運作、開放辦園”的發展思路,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依托河南科技大學、洛陽師范學院、洛陽理工學院等高校的學科、科研和人才等優勢,依據洛陽市的產業發展戰略及規劃,成立專業化運營公司進行管理。以創新創業示范園區、國際化開放創新引領園區、新興產業培育基地為功能定位,著力發展軟件及信息服務業、智能裝備及工業機器人、工業設計及工業檢測、高端教育培訓以及文化創意產業,通過各產業之間有效、良性互動,構建中原科技創新生態體系以及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打造區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創新服務平臺、產學研結合平臺以及人才培育基地。把大學科技園建設成為集聚創業服務、技術成果、科技人才、社會投入、研發條件、優惠政策的科技創業基地。

     (三)機遇與挑戰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到2035年,我國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對創新載體建設提出新的要求。一是加快構建多元化的創新生態。各種有利政策的激勵使創新創業熱情高漲,留學人員、科技工作者、大學生、返鄉人員等創業“新四軍”的帶動效應明顯。在互聯網普及和技術變革時代,科技人才在全球培養、在全球工作、被全球爭奪,催生了全球范圍的人才、技術流動,只要看到了市場需求,或者有技術突破的能力,就很容易誕生一批新生企業和新興產業。企業間少了同業競爭,多的是合作、兼容、互補、共生,這些創新系構成了一種新的創新生態。二是大力提升園區創新創業服務能力。創業創新新格局要求科技園區及孵化器利用自身的優勢,有效地吸納、協調、整合資源,從注重為創業者提供基礎服務向注重提供專業化增值服務轉變,提供產業細分領域的專業孵化服務。

    二、主要做法

在洛陽市委、市政府和澗西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準確把握洛陽市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設、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和打造帶動全省發展新的增長極的戰略契機,加快盤活科技資源、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在孵化培育模式、專業服務能力、產業承載能力等方面實現了新的轉變與突破。

    (一)創新主體集聚,實現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

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在龍頭企業引領的基礎上,從創新創業主體來源和層次方面拓展渠道,從大學生到中組部“千人計劃”專家,從普通科研人員到行業專家,廣泛吸納高校師生、科技人員、企業高管、留學生歸國創業者以及草根群體等不同類型、層次的創業群體,地域范圍從北上廣深等國內一線城市、地區擴大到美國硅谷等國際城市、地區。以視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洛陽第六人民醫院組織器官再生中心為代表的國際一流創新項目相繼落戶,形成了不同類型創新創業主體聚集的良好局面。

    (二)服務功能優化,實現基礎服務向增值服務轉變

    一是深化創業輔導服務。成立創業導師團,形成以創業導師為核心、創業輔導員為輔助、企業聯絡員為橋梁的孵化服務體系,制定星級服務標準,建立首席服務官制度,將創業輔導向縱深推進,提高輔導成效。定期組織創業導師開展創新創業大講堂等創業培訓活動,為創業者提供創業項目論證、業務咨詢和決策參考等內容的服務,助力創業企業發展。

    二是完善多層次融資體系。園區設立“科技創業種子資金”,以債權或股權的形式解決企業初創期資金需求,已累計向近50家初創企業發放1000多萬元。聯合有實力的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成立規模100億元的河南嵩山科技創新基金,重點支持洛陽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同時,積極協助企業申請大眾創業扶持資金、玉洛匯計劃扶持資金、小額擔保貸款等政府資金扶持。

    三是搭建技術轉移和技術服務平臺。作為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園區對中小企業技術研發難題進行備案梳理,利用高校股東單位的科技成果庫,將可關聯的資源進行了對接,有效地解決了雙方信息不對稱、信息鏈條斷層的問題,打通科研成果產業化的“最后一公里”。幫助河南易準計量檢測公司等一批企業與高校在校企聯合實驗室建設、專利轉讓等方面達成一致。通過與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解決企業面臨的技術難題,先后推動洛陽奧博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與洛陽蘭迪機械股份玻璃有限公司、洛陽羅伊機械有限公司與河南科技大學等單位在搬運機器人、鎢鉬深加工技術等方面開展技術合作,解決了企業在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四是搭建人力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為了破解企業人才需求難題,園區圍繞招聘、培訓、交流三大模塊開展人力資源工作,破解企業人才需求難題。人力資源招聘方面,組織企業參加校園推介會、人才招聘會等,開辟網上招聘渠道,多措并舉引進企業所需要的各類人才。人力資源培訓方面,根據園區內企業需求,組織企業、周邊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第三方制定年度培訓課程,開展人才實訓及定向培養。人力資源交流方面,在園區品牌活動——黑石咖啡系列活動中設立行業HR俱樂部活動,為HR俱樂部會員提供職場人脈資源、職場交流等服務。

    五是協助拓展銷售渠道。引入第三方服務機構,在市場拓展和推廣、營銷人員培訓等領域提供專業服務。圍繞園區內、外兩大市場,形成園區內企業互為客戶、互為上下游,園區外企業間共享客戶信息、抱團發展。洛陽銀杏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在園區幫助下擴展了市場覆蓋范圍,光電轉換器等產品成功打入中航鋰電、富士康等知名企業。

    (三)孵化模式更新,實現綜合型向專業化轉變

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采取“園中園”的方式加快推進專業眾創空間建設,以新型研發機構、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建設產業細分領域專業化眾創空間。通過精準專業指導,整合產業資源,為企業提供專業服務。目前,該園區已聯合中科院自動化所、深圳光啟、科大訊飛等行業龍頭企業,在智能控制、飛行器及超材料、智能語音等領域建設專業孵化空間。其中,中科院自動化所、深圳光啟建立的眾創空間已分別通過省級、市級備案。

    (四)孵化范圍拓展,實現區域性向全球聯動轉變

一是以“中國僑聯新僑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為抓手,加強與市僑聯和省僑聯的聯系,成為留學人員實業報國的基地和海外高端人才聚集高地。二是成立海外分支機構,在美國硅谷成立中美企業服務中心,打造“引進來”與“走出去”的國際服務平臺和洛陽市招才引智橋頭堡,積極開展與國際一流科技園區橫向交流合作。三是引入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團隊,第三代超高速光學相干層析(OCT)3D成像系統、自體組織再生中心等世界一流項目落戶園區。四是舉辦中國(洛陽)直通硅谷創新創業大賽,打造國際雙創賽事品牌,為跨國雙向孵化搭建平臺。通過兩屆大賽的成功舉辦,直通硅谷創新創業大賽將實現國內外高端人才、金融資本、先進技術、優質項目等資源在洛陽的聚集,在洛陽與硅谷之間建立起常態化的對接機制,成為洛陽連接全球創新創業高地的橋梁。

    (五)發展理念升級,實現企業培育向產業培育轉變

    一是實施產業鏈招商,集聚主導產業上下游企業。成立產業發展委員會,結合洛陽市“565”現代產業體系布局,立足主導產業,圍繞龍頭企業供需“上下游”產業鏈和專業化眾創空間建設,制定產業鏈圖譜,尋找關聯企業。通過理清企業產品、上下游企業以及銷售渠道等情況,以市場需求作為對外招商引智的工具,逐步實現“招企業”向“招產業”的轉變,形成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工業設計及工業檢測、軟件及信息服務業等重點產業培育格局,并不斷完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板塊,進一步促進產業集聚和產業提升,形成特色化、差異化競爭的產業培育新格局。目前,園區的產業培育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僅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入駐企業已達60余家,覆蓋產業鏈上中下游各個環節。

    二是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科技貸款為支撐的多元化、多渠道風險投資體制。廣泛吸收海內外和社會資本,完善風險投資機制,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加快引入各種風險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公司,完善風險投資基金的運作及采取有效的退出機制。

    三是不斷完善專業化服務體系。通過規范市場調查公司、技術咨詢公司、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知識產權事務中心、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等咨詢和中介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優質、價廉、便捷的服務,幫助企業獲得更多市場投資機會,有效地降低了企業初創期風險,促進企業健康成長,提高產業培育效率。

    三、取得成效

作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構建現代創新體系的重要載體平臺,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在加快空間載體及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結合實際,站位大局,研究探索出一套適合洛陽市情、富于原創性的“創新服務體系”:聚集政、產、學、研、金等創新必備要素,通過提供一系列以嫁接各種要素為核心的高附加值服務,最終在園區內形成各要素自由碰撞、相互耦合的“創新場”。

    (一)空間載體建設及配套設施逐步完善。投用面積5.2萬平方米,供電、綠化、道路、通信、公交等基礎配套設施完善;黑石咖啡眾創空間、多功能會議廳、創業苗圃等辦公配套一應俱全,健身中心、地下停車場、職工餐廳、公租房、銀行等商務配套已建成投用。

    (二)創新創業主體加速聚集,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累計引入各類科技型“雙創”企業300余家,畢業企業30家,目前入駐企業總數突破210余家,引進了包括中科院自動化所、科大訊飛、深圳光啟、華東理工等4家新型研發機構,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5億元、稅收近1300萬元,累計提供就業及實訓崗位2600余個。

    (三)引入一批新興產業企業,創新創業成果不斷涌現。園區產業構成中智能裝備及機器人及相關產業占比30%、現代服務業占比50%。其中,以來自美國硅谷的彭先兆博士團隊,留日、美的田豐豐博士組織再生技術團隊等為代表的創業團隊,落地后開展產業化工作,在診療設備和人體組織再生等產業領域取得新突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這些優質項目的持續引進,為該市構建“565”現代產業體系樹立了標桿。

    (四)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園區先后獲得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國家級眾創空間、全國青年創業示范園區、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中國僑聯新僑創新創業基地8個國家級榮譽或資質。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河南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潤兒等領導先后蒞臨該園區考察調研,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品牌影響力得到了持續提升,已成為洛陽市雙創的一面旗幟。

面對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示范區戰略機遇,下一步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將聚焦智能制造、科技服務產業,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四鏈融合”發展,計劃新增載體建設8萬平方米,使園區建成面積達到13萬平方米,實現載體空間建設新突破、創新創業新發展;建立從增材制造、核心器件、系統整機到應用系統集成的智能制造產業鏈,從科技成果評估、引進、融資、產業化的科技服務產業鏈,大力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藥、大數據等新興產業,實現新興產業大跨越;引進國際領先原創技術團隊數量15家以上,實現開放創新新突破。

Copyright ? 2015-2025 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

網站標識碼:4103050003

網站聯系電話:0379-64823389 地址:洛陽市澗西區西苑路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