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省文化廳、省財政廳聯合公布的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名單中獲悉:我區成功入圍,榮獲“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榮譽稱號。
近年來,我區始終堅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致力于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按照“創建為民、為民創建”的理念,圍繞創建標準,結合本地實際,緊貼城市轉型發展實際和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著力建機制、強基礎、擴投入、惠民生,公共文化服務功能明顯增強,群眾文化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圓滿完成創建任務。
區委、區政府把公共文化建設納入我區總體發展規劃,圍繞“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總體目標,初步形成了統一協作、資源共享、融合發展、服務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局面;利用各種媒體展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建工作內容及成果,營造全民了解創建、支持創建、參與創建的濃厚氛圍;建立“遞增式”財政保障機制,始終突出政府對公共文化投入的主導地位,每年公共文化建設投入增幅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將示范區創建納入政府目標管理,每季度對轄區各辦事處、社區創建工作進行考核。
通過“一手抓硬件設施完善、一手抓服務能力提升”,我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重點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設施建設。我區現已建成澗西區圖書館、澗西區文化館、11個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49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3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個國學劇院,53個文化廣場及4個影院(萬達影院、盧米埃影城、奧斯卡影院、格調影城)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形成以“區級兩館”為龍頭,其他公共文化機構為補充的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各類公共文化設施設置完備、布局合理,使用率高,能夠充分滿足轄區群眾的讀書、文化活動、業務培訓、參觀學習等各類需求。
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均等發展。每年“元旦、春節、元宵節”期間,我區在組織開展異彩紛呈的廣場文化演出活動的同時,還組織區書法美術家協會成員和轄區優秀書法愛好者開展“書法家義寫春聯”活動;作為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河洛歡歌 廣場文化月”分會場,我區在每年牡丹文化節期間開展系列廣場文化活動,展現澗西風采;堅持“送戲進社區”“送圖書下基層”,開展主題知識講座、電影放映等公益性活動,使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致力開展陽光文化工程。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我區已將農民工、老年人、兒童等弱勢群體及特殊人群的文化工作納入工作規劃中,制定了工作方案,積極舉辦農民工技能培訓、農民工子女專題輔導、少兒讀書會、老年人健康講座、殘障人士技能培訓等公益性文化活動,活躍特殊群眾的文化生活。
文化服務實現品牌特色發展。一是志愿服務常態化。在文化志愿者姚銘老人的帶領下,我區成立“姚銘工作室”和“老干部文化義務督導團”。“姚銘工作室”以姚銘老人為核心,積極打造“個十百千萬文化工程”,即日行一善、編書十本、辦報百期、會友逾千、聽課萬人、贈書萬本、送報萬份。老干部義務監督團各位成員均為企業退休職工,文化水平較高、工作經驗豐富、熱愛和關心文化事業發展,積極參與了涉及文化、新聞出版、網吧等方面的培訓。常年堅持不定期對轄區辦事處、社區文化文化活動中心的免費開放情況進行義務檢查和督導。二是“特色誦讀”推動“全民閱讀”。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民閱讀”號召,打造書香澗西,我區利用洛陽牡丹文化節、河洛文化旅游節等重大節日,在區文化館舉辦各類誦讀活動,向基層群眾傳遞文學與誦讀的藝術魅力。截至目前,先后舉辦藝術講座、誦讀研討交流會、培訓等60余次,吸引文學愛好者近400人,幫助3000余人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全區掀起了“全民閱讀、全民誦讀”的藝術熱潮。三是“剪紙藝術”進校園。在國家“搶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背景下,結合創建工作有關要求,我區中州西路小學將“剪紙”確立為特色品牌項目,并不斷探索創新,采取多種舉措推進特色工作。
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多元參與格局。我區積極打造文化產業項目反哺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機制。正在建設“書香澗西”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洛陽國學劇院《功夫詩·九卷》項目、星光歌劇院項目、中國文化藝術網項目等,以政府購買服務形式購買300萬元演出票,通過辦事處文化專干、社區文化管理員舉辦各類活動時全部免費發放給轄區群眾,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使大家切切實實享受到文化發展成果。
Copyright ? 2015-2025 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
網站標識碼:4103050003
網站聯系電話:0379-64823389 地址:洛陽市澗西區西苑路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