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4月23日,正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70華誕。山東青島,人民海軍先進裝備集體在海上閱兵式中驚艷亮相,集中展示了70年發展成就。這一幕,讓近千公里外的一群洛陽企業人興奮不已。 自主創新,讓中國大型艦艇用上“中國心”;匠心“質造”,保障大船大艦“神經系統”靈敏可靠;實干擔當,為核潛艇、航母等“大國重器”錘煉不摧“鋼軀”……老工業基地洛陽不沿江、不沿海,卻有這么一群洛陽企業人,70年來用一件件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洛陽制造”,為我國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海軍貢獻智慧和力量,助力人民海軍從黃水走向藍水,逐夢深藍,在浩瀚海洋留下一道道壯美航跡! 自主創新,讓中國艦艇用上“中國心” “海上風大浪大,暴瘦了30斤,但這是能讓我驕傲一輩子的經歷。”近日,說起在“和平方舟”上度過的205天、航行的3.18萬公里,河南柴油機重工有限責任公司職工羅守慶話語中帶著自豪。 “和平方舟”是我國自行研制的世界首艘萬噸級醫院船。今年1月18日,承擔“和諧使命—2018”任務的“和平方舟”醫院船圓滿完成對巴布亞新幾內亞、瓦努阿圖、厄瓜多爾等11個國家的友好訪問和醫療服務任務,回到祖國懷抱。在羅守慶的日夜守護下,4臺河柴TBD系列柴油機持續平穩運行4920個小時,為整個醫院船提供充足電力,再一次刷新河柴柴油機穩定連續運行歷史紀錄。 羅守慶,是河柴特殊職工群體——“海上河柴人”的一員。和其他河柴職工主要在內陸生活不同,他們隨時需要登艦保障柴油機安全運行。從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赴亞丁灣護航,到“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遠行出訪,這群“海上河柴人”時刻跟隨人民海軍堅守機艙一線,將“洛陽造”柴油機維護至最佳狀態,助力海軍艦艇挺進深藍。 河柴是“一五”期間156項重點項目之一,是新中國第一個高速柴油機廠。1961年,面對蘇聯專家撤走留下的“半拉子”工程,河柴人頂住壓力,自力更生生產出新中國首臺高速船用柴油機,用在了我軍的導彈快艇上,創造了以小艇勝大艦的奇跡。1965年,在八六海戰和崇武海戰中,河柴生產的柴油機經受住了實戰考驗,得到了海軍指戰員的好評。 近年,河柴走出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自主生產品牌柴油機的自主創新之路。2013年,河柴研發生產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大功率柴油機,填補了中國高速大功率柴油機3000千瓦以上功率段空白,使得各類大型國產水面艦艇有了“中國心”。 “柴油機零部件成千上萬,結構復雜,我們硬是靠著‘螞蟻啃骨頭’的精神,把柴油機這個硬骨頭一點點拆解、吞咽、消化掉。”河柴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河柴研制出各型柴油機產品百余種,挺直了國人的“腰桿”,“HND”品牌成為享譽海內外的知名品牌,產品暢銷俄羅斯等國家。 匠心“質造”,保障大船大艦“神經系統”靈敏可靠 現代戰爭,是信息化戰爭。海軍艦艇已經不是簡單的武器平臺,更是信息平臺和數據處理中心。這就離不開安全可靠的連接器,保障信號安全傳輸。 走進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滿眼是舞動的工業機器人、跳動的銀色器械。人工智能、視覺識別等技術的引入,讓工業機器人不僅能“穿針引線”,還能“明察秋毫”,檢測精度達到0.008毫米,缺陷識別效率為人工的2000多倍! 孫曉軍,中航光電艦船系統項目總師,由他的團隊設計和生產的連接器,已經裝上了“遼寧艦”、首艘國產航母、新型萬噸級驅逐艦首艦等大船大艦,見證著新時代一個又一個“共和國第一”。 “航母等大船大艦上安裝的連接器和電纜,功能主要為輸送電力和信號,相當于‘血管’和‘神經系統’。”孫曉軍說,“軍事艦艇連接器在戰爭狀態下需要耐受高振動、強沖擊,還要克服海洋環境下的強酸性鹽霧環境。即便在這種惡劣環境下,連接器也要確保萬無一失。和民用產品相比,其技術含量更高,性能要求更嚴苛。” 在我國首艘國產航母配套工作中,中航光電全程參與了艦船的設計、建造和舾裝過程,為艦船管理控制樞紐中心和信息處理系統配套,讓航母滿足各項高標準要求。 ——高性能。通過采用高速連接器和線纜組件,數據傳輸速率從百兆級提高至萬兆級以上,確保航母反應迅速。產品使用溫度范圍之寬、性能及可靠性之高,為行業中少有,使得即便在南北極和赤道這樣的極端環境下,光電系統也能正常作業。 ——高可靠。配套的某系列連接器可承受高達100個重力加速度的沖擊,以及20個重力加速度的高頻振動。此外,中航光電創新材料設計,產品成功克服海面上惡劣環境,保障了優異的耐腐蝕、耐鹽霧、耐霉菌性能。 實干擔當,為“大國重器”錘煉不摧“鋼軀” 近日,走進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80噸電爐鋼水冶煉現場鏖戰正酣,每分鐘可快鍛68次的18500噸油壓機輕松“拔長”一根“巨無霸”鋼錠……擁有一大批世界先進重工裝備的中信重工,自然沒有缺席中國航母制造“國家隊”。 在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的制造中,中信重工為航母艦載機的起降和回收系統提供了重要配套產品。使用企業重要配套件的該起降和回收系統,是艦載機名副其實的“生命線”,保障艦載機安全著陸和起飛。 “七二五所人擁有的報國情懷,貫穿其發展歷程,并已孕育形成一種精神。”在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七二五所是我國海軍艦船金屬材料及工藝、非金屬材料及工藝、腐蝕與防護技術歸口單位。20世紀建所初期,老一代七二五所人憑著“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信念,圓滿完成了以“第一代核潛艇”為代表的一批重大國防工程任務,形成了“創造條件干事,團結奮斗創業”的“核潛艇”精神。 作為當之無愧的海上霸主、“大國重器”,航空母艦必然需要有一副無堅不摧的身軀。這背后,離不開材料、防腐、焊接等工藝上的千錘百煉。 近年,七二五所承擔了航母、水面艦艇、核潛艇、水中兵器、深海裝備等主體材料研制和工藝研究任務,為“遼寧艦”提供全艦材料勘驗、焊接工藝及防腐保護的技術支持,為首艘國產航母提供現場配建、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榮獲航母工程建設突出貢獻獎。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這是穿越百年的夙愿,這是走向深藍的遠航。向人民海軍致敬,為“洛陽制造”喝彩! |
?
Copyright ? 2015-2025 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
網站標識碼:4103050003
網站聯系電話:0379-64823389 地址:洛陽市澗西區西苑路12號